根据美国心理协会发表的一项研究,当机器人似乎与人接触并表现出类似人类的情感时,人们可能会认为它们能够“思考”,或根据自己的信念和欲望而不是程序行事。
研究作者、意大利理工学院的首席研究员Agnieszka Wykowska博士说:“拟人化的外形、类人行为和倾向于将独立思维和有意行为归咎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还有待理解。”“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成为我爱博网投官方网站们生活的一部分,了解与一个表现出类似人类行为的机器人互动,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可能性将有意代理归因到机器人身上,这一点很重要。”
这项研究发表在杂志上技术、思维和行为。
在涉及119名参与者的三个实验中,研究人员研究了个体在与类人机器人iCub进行社交并一起观看视频后,会如何看待它。在与机器人互动之前和之后,参与者完成了一份问卷,向他们展示了机器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图片,并要求他们选择机器人在每种情况下的动机是机械的还是有意的。例如,参与者观看三张描述机器人选择工具的照片,然后选择机器人是否“抓住了最近的物体”或“被工具的使用迷住了”。
在前两个实验中,研究人员远程控制iCub的行为,让它表现得更合群,问候参与者,介绍自己,并询问参与者的名字。机器人眼睛里的摄像头也能够识别参与者的脸,并保持眼神交流。然后,参与者和机器人一起观看了三部纪录片短片,机器人被设定以声音和悲伤、敬畏或快乐的面部表情来回应视频。
在第三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对iCub进行了编程,让它在与参与者一起观看视频时表现得更像一台机器。机器人眼睛里的摄像头被关闭了,因此它不能保持眼神接触,它只对参与者说录制好的句子,讲述它正在进行的校准过程。所有对视频的情绪反应都被“哔”声和躯干、头部和颈部的重复动作所取代。
研究人员发现,与类人机器人一起观看视频的参与者更有可能认为机器人的行为是有意的,而不是程序性的,而那些只与类人机器人互动的参与者则不是这样。这表明,仅仅与类人机器人接触不足以让人们相信它有思想和情感。类似人类的行为可能是被视为有意行为者的关键。
维科夫斯卡表示,这些发现表明,当人工智能给人留下它可以像人类一样行动的印象时,人们可能更容易相信它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爱博网投官方网站她说,这可以为未来社交机器人的设计提供参考。
“在某些情况下,与机器人的社交联系可能是有益的,比如与具有社交辅助功能的机器人。例如,在老年人护理中,与机器人的社会联系可能会促使人们在服药方面遵从更高程度的建议,”Wykowska说。“确定社会联系和意向归因对人类福祉有益的环境是该领域研究的下一步。”
期刊引用:
引用这个页面: